九游娱乐官网入口-韩国球员朴尚表现出色,成为球队最大得分点
导语:到目前为止,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3384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6.7%,为有史以来最高值。在日本,老龄化早已是社会热点话题,甚至被称为“国难”,从国家到地方都在致力采取诸多措施,鼓励生育,但效果极为有限。人口崩塌将严重影响国力,可以说,老龄化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敌人。日本可以说比我国的经济实力要强的多,无论是在社会保障体系及医疗体系还是思想的开化程度都要比我国要更现代更开化,中国将面临的一系列老年化问题将会更加严峻。
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提高密切相关。目前中国的生育率已经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预期寿命和死亡率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随着20世纪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可以预见,21世纪前期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
“下流老人”:老年人贫困问题已为日本社会敲响警钟
在日本很多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依旧奔波于职场辛苦劳作之现状,在中国,这正应该是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的年纪啊!
在日本,退休之后再次工作的老年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不是为了赚钱,他们选择重返职场之目的在于继续发光发热、丰富自己的“第二人生”,日本社会普遍高度认同这种价值观念。另一类则属于贫困老年人,他们在退休后不得不继续坚持劳作以维持生计。
在日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报道:老年人为了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故意盗窃只求能进监狱。这类让人感到悲伤的故事并非个例,如今,老年人的贫困问题正在被日本社会认知。
2015年6月,朝日新书(出版社)出版了藤田孝典先生撰写的《下流老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人)一书,给日本人敲响了警钟,引起重大社会反响。“下流老人”一词亦因此成为2015年度日本流行语之一。
藤田先生在著作中将造成日本老年人贫困之原因归纳为五大类:
其一,遭遇重大疾病或事故,无法承受高额医疗费;
其二,不具备进入养老院的经济实力(在日本,条件稍好的养老院收费“门槛”极高,动辄高达数千万日元。即便如此,“首都圈”养老院仍是供不应求);
其三,子女没有工作,宅在家里“啃老”;
其四,高龄离婚(独居后,生活成本必然会上升);
其五,患老年痴呆症,身边没有可依靠的家人。
在老年人日益成为日本社会“主角”的今天,随处都可感受到日本社会鼓励老年人再就业与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的努力。
在贫富分化严重、养老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是日本政府乃至整个日本社会需要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其经验教训值得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加以借鉴。
“退”而不“休”:日本老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相比中国老年人以“含饴弄孙”为主的生活方式,日本的老年人更多倾向于走出家庭,或是为了保持健康,或是为了不与社会脱节,大多都“退”而不“休”,即便不再工作也都很忙。
不畏“空巢”:日本老人生活独立,与子女无多交集
在中国,老年人把大多数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家庭当中,乐于为孙子辈操劳,三世同堂、其乐融融是他们最向往的生活。在日本,年轻人很少来看望自己的父母长辈,老年人也极少帮助子女们照看孩子。
日本老年人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自己的生活上,并不与子女有太多交集。他们头脑中没有子女必须赡养老人的观念,同时也不会为已成年的子女付出太多,更不存在必须为年轻人准备婚房这类事情。同样,年轻人也不会对老人要求太多。笔者的一个朋友嫁给了日本人,生了宝宝以后特地休学以便自己照顾孩子。
两代人相对独立,这不像传统的东方国家,倒有点像西方观念。日本老人不大理解中国老人为什么要帮子女带孩子。这并不难理解,按日本社会的传统,很多女性结婚后成了专职的家庭主妇,即便是职业女性,在生孩子以后也大多辞去工作。对于她们,结婚生子等于有了终身依靠,以老公和孩子为生活中心是理所应当的,自然不用老人来操心。
近年,夫妻均在职场打拼的家庭多了起来,但是上述传统观念依旧根深蒂固,照顾小孩仍旧是父母的职责。另外,日本不存在中国这种浓烈的“传宗接代”思想,年轻的小夫妻不生孩子,老人也不怎么在意。
为保障老人安度晚年,日本政府做了什么?
在日本,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是年过65岁的老年人。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的统计推算,到2060年,这个比例将达到40%。为缓解老龄化与少子化给社会造成的巨大压力,日本政府做出了一些积极探索。
为了推动企业积极雇佣老年人,日本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自今年4月起,对于将退休年龄提高至66岁以上的企业,日本厚生劳动省将给予65万日元/人的资金补助。
此外,从4月开始雇佣66岁以上员工的企业,每接收一位40岁至50岁的“跳槽”人员将获得40万日元的补助。此项政策一经实施,无疑会为原本很实现再就业的中老年人提供较好的工作机会,可谓中老年求职者的“福音”。
日本政府此举,既方便了以丰富自己第二人生为目的的老年求职者,也为确实需要经济来源的贫困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就职环境。
日本养老体系和医疗保险制度相对健全,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经济和身体状况选择收费不同的养老服务,75岁以上的老年人看病只需承担医疗费的10%。然而,即便日本政府与社会对老年人投入了巨大资源,但依旧是压力重重。这种挑战在东京及其周边地区尤为显著,数量庞大的高龄人口使得首都圈不堪重负——由于资源有限,很多老年人无法在首都圈内申请到养老院。
为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将因少子化而废弃的学校改造成养老设施的改建活动正在悄然兴起。同时,日本政府在2015年推出了“地方补贴政策”,旨在鼓励生活在首都圈的老年人移居到人口相对稀少的地方生活。一方面,此举能够减轻首都圈的压力,另一方面,相对于东京及周边,其他地方风景优美、节奏缓慢,医疗条件和养老设施都比较完备,更适宜养老。同时,大量老年人的到来,可以为地方带来巨大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有利于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峻,养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很多人担心,自己老后不仅不能老而富足、“优雅地老去”,反而可能因老致贫,陷入“银发贫困”的窘境。在2014年发布的《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4)》中,报告三大指数显示:2013年,“医疗保障发展指数”从上年的62.7分升至63.5分,是唯一及格的;“养老金发展指数”得分略有提高,但仍未达及格线;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老龄社会与银发经济发展指数”不及格,且得分比上年进一步降低。“这说明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发展‘银发经济’的战略准备仍然不足。”理想的老龄社会应当是老龄人口占比较大,经济相对发达,养老服务的消费、供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重要地位的银发经济社会,而中国“未富先老”既成事实,“未备先老”的亟待纠正。
在老年人日益成为日本社会“主角”的今天,随处都可感受到日本社会鼓励老年人再就业与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的努力。为日本经济繁荣贡献了一生的老年人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安全、安心地度过晚年的场所,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是日本政府乃至整个日本社会需要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其经验教训值得已经步入老龄化的中国加以借鉴。
笔者专注研究国内经济形势以及各国际经济动态,对原油、沥青及外汇、股票、现货铜大宗商品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专业成就品质,实力铸就信誉。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 投资理财关注CFA分析师微信号官方微信:spot-goods。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